6月22日,端午节将至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,每年在这一天,各地都有一系列涵盖衣食住行的风俗习惯。既有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风土人情,也是应时而举的民间智慧,这些端午风俗你都了解吗?
衣:身上挂香囊 五毒不侵染
(资料图片)
香囊又名香袋、花囊,也叫荷包。陈示靓的《岁时广记》引《岁时杂记》提及一种“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,以彩线贯之,搐使如花形”。从五彩丝线,到吸汗的蚌粉,再到装有各种中药材,香囊在端午期间作为配饰逐渐流行。
香囊不仅作为装饰,更重要的是用避虫之用。在古时民间有传闻,每逢夏历端午日午时,五种毒虫(蜈蚣、毒蛇、蝎子、壁虎、蟾蜍)开始孽生,所以五月也是“毒”月,需要防害防病,也要驱邪避讳,衍生出了要“驱五毒”的习俗。佩戴“香囊”便是“驱五毒”的重要做法之一。
食:粽叶飘香正当时 端午黄鳝赛人参
端午食粽,既是文化传承,又是美食智慧。一到端午前,街头巷尾淡淡的粽叶香就已经幽幽地散发在了各个角落里。湖畔芦苇叶精心处理成柔中带韧的粽叶,糯米包裹着蜜枣清甜、白米糯香,裹进粽叶中化为传统美味,煮好的酱肉粽隔着粽叶便能闻到酱汁的咸香。粽子就是夏日最虔诚的美味期盼。
端午之际的“五黄五红”都是恰到味美时分。黄鳝、黄鱼、黄瓜、咸蛋黄和雄黄酒中,要数河沟田埂间的黄鳝最为鲜美。这个时节的黄鳝最肥美、肉质最嫩,民间更有“端午黄鳝赛人参”的说法。
油焖、红烧都是端午黄鳝的家常做法,重油重色的合肥做法绝不会辱没了这道应季食材。如果说淮扬的鳝糊尽显河湖之鲜,那庐州油焖黄鳝则是极尽肥美之风味。
住:端午挂艾草 孩童洗药澡
端午将至,你家门前的艾草摆上了吗?艾草药香,仿佛自古以来就是乘着端午之节,来到家家户户。部分地区还有“端午挂三样,家人得安康”的说法,家中挂上“艾草”“菖蒲”和“葫芦”,夏日暑热毒虫便不来沾边。
夏季是驱除瘟疫的季度,端午阳气旺盛,这天是草药一年中药性颇强的一天,因此,这一天必不可少便是祛病防疫活动。艾草的药用价值极高,除了气味可以驱虫外,它的茎和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,在家中用来杀菌、驱虫效果显著。为了让小朋友健康度夏,民间还流传着给孩子洗苦草麦药澡,涂雄黄等风俗。
行:端午赛龙舟 传统活动节味浓
众人同城一船,共划龙舟。赛者投入,观者呐喊,每年端午各地最热闹的活动便是赛龙舟。在划龙船时,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。整齐划一的动作,震天动地的擂鼓,紧张刺激的比赛,将节日气氛带到高潮。
从龙舟的制作、到日常训练、下水、备战,每一个环节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。好看的龙舟,一定要有手工扎制的彩龙安装在龙舟上,工艺越精湛,彩龙越是活灵活现。“龙眼”“龙角”“龙爪”“龙牙”“龙须”“龙鳞”都要逼真,“龙嘴”“龙头”都能动,如龙嘴上下开合、龙头左右摆动。
在合肥,长临河龙舟就有着悠远的历史,被评为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镇上的史杨龙舟队起源于清朝末年,每年端午节的龙舟活动,都要办上三天:农历五月初四是玩龙舟的第一天,叫“筹”,也叫“示龙”,请长者给彩龙点上龙眼,然后敬香、放炮、敲锣鼓,预告龙舟即将下水;初五是“正玩”,也叫“拜红”。
今年,合肥蜀山区、肥东县、巢湖等多地都将举办赛龙舟活动。热闹的节日氛围,充分展现了非遗龙舟文化,深受群众喜爱。
合肥通客户端-合报全媒体记者 孙皞乾/文 高博/摄
下一篇:最后一页
5月14日,郑州经开区第五大街一地铁口,一个核酸采样舱已布点就位,市民有序进行核酸采样。郑州经开区宣传部供图近日,河南省发布《河南省
稳就业保民生。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,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河南省2022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将于5月16日启动,持
政策内容由河南省(郑州市)12320卫生健康热线整理(截至2022年5月15日上午9时)01进入郑州市市域外入(返)郑人员须查验两码一证,即健康
5月15日是全国公安机关5 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,河南省公安厅公布一批经济犯罪案件,作案手法曝光。信阳宋某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2
给独居老人发放蔬菜包,骑着三轮车为居民送快递,把多余的蔬菜和可乐送给邻居……上海本轮疫情中,河南籍29岁的刘鹏程在小区主动当起了志愿
X 关闭
X 关闭